去年,一部《爱尔兰人》席卷全球。
它将黑帮题材再次推向新高度,豆瓣9.1、烂番茄新鲜度100%,总之是当之无愧的爆款。
要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。
马丁·斯科塞斯不愧是国宝级导演。
作为小粉丝,厂长看他的《出租车司机》不知看了多少遍,但要说最遗憾的片子,还是今天这部——
集结超强阵容,呕心沥血三十年拍的史诗巨作,却票房惨淡,9项奥斯卡提名全军覆没......
但,它真的烂嘛?
要厂长说,未必。
《纽约黑帮》
正如从海报上看到的,三位大咖坐镇。
相信99%的人看了都会不自主的点进去看:
莱昂纳多和丹尼尔。
一个是当年的奶油小生,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都稍显稚嫩。
一个是演技派巨星,他的《血色将至》曾被A.V.Club评选为21世纪00年代十年最佳表演NO.1。
他们自本片后,多次联合冲击奥斯卡,越挫越勇的经历成为一段影史佳话。
俊男配美女。
卡梅隆·迪亚兹当属最亮眼的“一点红”。
金发撩人、蓝色双眸深情迷魂,她举手投足都见风姿绰约。
想当年她凭借《变相怪杰》大获好评,使整个好莱坞为之一震。
但看完今天这片,相信你会对她刮目相看。
原来除了美貌,卡梅隆演戏似乎也还不赖。
介绍剧情之前,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,厂长先来科普下大背景。
“纽约黑帮”所处的时期是19世纪4、50年代。
对当时的美国来说,这是一段刻骨铭心、意义深远的时期。
1845年-1850年,爱尔兰大饥荒,数以百万计的爱尔兰难民突如其来的涌入美国。1846年,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墨西哥战争爆发。
正所谓美国的移民史,就是美国的发展史。
可以说,《纽约黑帮》还原了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形成。
影片开场,纽约市到处都是不同族裔的人,此外还有军阀、穷人、富人......
纽约那时还不像市 像个炼炉慢慢才能炼出一个市。
各个帮派代表不同的利益,他们争夺地盘以及话语权。
这不,又有两个帮派对上了:
他们一个是“屠夫”比尔带领的本地党派;
一个是由爱尔兰移民组成的死兔帮。
分两拨站在宽阔的广场,手里拿着武器,眼神里冒着杀气。
只听首领一声令下,手下们立刻像脱缰的野马,朝着敌人奔去。
用刀砍;
用钝器挥。
那场面,拳拳到肉,那叫一个惊险刺激。
什么叫“不耍阴,就是蛮干”,厂长这次算是见识到了。
最终,决斗以死兔帮的失败收尾,它的老帮主倒在比尔的刀下。
而老帮主的儿子瓦伦。
此时正眼睁睁看着这一切。
尽管瓦伦还算机灵聪明,知道强忍悲痛伺机逃跑,奈何敌人人多势众。
他们把瓦伦抓住后,送到教会学校。
16年的光阴,瓦伦从一个小孩儿长成一个大人。
他再次来到当年父亲参与决斗的街区,心中默默盘算一个大计划——复仇。
只是,想想容易做起来难。
现如今,比尔带领的帮派,早已称霸街区,而瓦伦呢,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小喽喽。
鉴于此,瓦伦来了一招“卧薪尝胆”。
他隐姓埋名,在好友的引荐下,入了仇家比尔的门,成为其手下。
之后,他靠着智谋和勇气,愈发受到比尔的重视。
特别是后来瓦伦在一次行动中救了比尔一命,比尔更是对瓦伦离不开。
哪怕他睡了自己的女人,比尔也是有种想收他为干儿子的冲动。
但,弑父之仇不共戴天。
即使比尔对自己再好,瓦伦内心的怒火也不曾熄灭。
他寻找时机,准备行动。
可谁知,他把比尔想的过于简单了......
可以说,小李子饰演的瓦伦是故事的绝对主角。
主线“复仇”贯穿始末。
看到这,想必会有人说这未免也太俗套,其实不然,因为跟随着瓦伦的“眼睛”,我们能看到当时混乱的纽约。
精致的服装,复古的色调,宏大的镜头,这些无一不重现历史。
什么是美国?移民能算是美国人吗?作为美国人如何去接受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?
这就是导演所想呈现,所想讲的。
一切都在鲜血和苦难中诞生。
这个关于被主流拒绝的地下帮派,聚焦底层穷人的故事,充满着悲情浪漫主义色彩。
幸运的是,导演没有一哆嗦,把它拍成俗套的黑帮打斗戏。
精致而宏大,能看出导演真的倾注不少心血。
据说,本片在内部试片的时候,时长达3小时40分,导演特别珍惜每一秒,舍不得删减,后来在电影公司的压力下,才被迫剪到如今的166分钟。
但成也野心,败也野心。
不知是因为被剪的缘故,还是其它,本片虽说节奏流畅,但对于人物的塑造过于单一,没有撑起复杂的背景。
造成一种强烈的割裂感。
这也就导致,不熟悉历史的人看得一头雾水;熟悉的人会觉得荡气回肠,内心被触动。
是啊,无论是比尔,还是瓦伦,还是靠卖弄风情、耍小把戏偷东西度日的女人。
他们皆不过是群被权力诱骗和被利用的平凡人。
还记得片中,有个人这样说——
一个黑人一角钱肯做的工作,现在爱尔兰人5分钱就肯做了,而我们白人做的话,以前是应该拿2角5分的。
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,各种利益矛盾逐渐明显。
于是,才有了党派的出现。
带着各种歧视眼光的法案被颁布,例如我们熟悉的“排华法案”。
因此,当爱尔兰人踏足纽约的土地上,本地人朝他们扔鸡蛋和石头;政府在像他们发放居住证的同时,强制他们参军。
不签字就要支付300美元,这费用就算卖了他们都不值这个价。
想必你会问?
既然如此,政客们为何还要接纳这些移民呢?
在权贵面前,黑帮不过是一群蝼蚁。
在政客眼中,那些移民不过代表着一张张选票、廉价的劳动力,以及战争前线的炮灰。
移民在登船前,幻想着上岸后,能获得牛奶和蛋糕。
谁知,他们即便死了,政客也只是嫌弃的捂着鼻子,嘴里可惜着损失了几张“选票”。
此时此刻,或许你已经明白。
比尔和瓦伦都认错了对手,他们其实并不是站在对立面,而是应该站在统一战线。
影片最后,这段对决戏码将情绪推至最高。
这边两大帮派像电影一开始那样,蓄势待发;
另一边,征兵正式开始,底层人民为了抗议,开始抢砸富人,拿着棍子等物件走上街头。
谁也没想到,为了镇压,政客动用了军队,“血洗全城”。
至此,比尔和瓦伦的决斗还没开始,就宣告结束。
他们终于意识到,敌或友,现在已没有了区别,历史的洪流已经不由他们而左右。
最后,瓦伦将象征复仇的匕首埋在河边,预示着一个时代结束了。
只留下瓦伦平静的独白——
我们从不知道那一周里到底死了多少纽约人,纽约才能真正蜕变出来。我父亲总是告诫我说,我是在鲜血与苦难中出生的,我们伟大的城市也是这样诞生的,对我们活过或死在那段岁月的人来说,就好像我们所知的一切,都被一扫而空。
不论他们是如何地重建这个城市,在往后的日子里,那段岁月就好像从未存在过。
繁华的城市,将在这躺着尸体、流淌着热血的土地上屹立不倒。